本帖最后由 北京德纳兰 于 2020-8-25 17:26 编辑
汉中由汉水而得名 ,又称 “天汉 ”
天汉文化公园位于汉中市滨江新区南侧,东起天汉大桥,西接龙岗大桥,是汉中一江两岸“城市会客厅”的核心组成部分。商业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开放性,还具有城市的特性。地域文化承载着人们的集体记忆,是诱发情感体验的重要因子。我们通过艺术、体验、文化相互融合的现代商业景观体验式设计,进行城市肌理的延伸与城市文脉的传承。 -------------------------------------------------------------------------------------------------
/ 林 泉 清 韵 / 总体设计主题:林、泉、清、韵
1. 林:树林、竹林、泮林、林湍、林溆。多种形态配置显得景观绿林更加丰富。
2. 泉:也就是“源”,破土、破石而出,分流汇集成河,形态多变。水是生命的源泉,设计时应赋予其活力。
3. 清:清新、清心、清净、清幽、清香、清美。对应每个节点,与街市呼应,闹中取静,给疲惫的人们提供一个假日休闲娱乐的好环境。
4. 韵:“汉中八景”对应“八韵”:天台夜雨(神韵)、汉山樵歌(仙韵)、龙江晓渡(情韵)、梁山石燕(古韵)、月台苍玉(意韵)、东塔西影(协韵)、草塘烟雾(诗韵)、夜影神碑(奇韵)。
5. 苑街以外的人工造景逐渐减少,更多体现自然景色,设计以“神”,A区是其他四个区的合体,水自东向西缓缓流下,在A、B区交界处汇集成潭,在B区与其他三区的水形成“四水归堂”的完美意境。
6. “林、泉、清、韵”是一幅画,山坡上汩汩泉水流下,穿过树林,越过草地,汇集成溪,汇集成河,汇集成潭,流入汉江,人们能看得见河畔草地,能在水滨寓欢,能听得见群鸟鸣脆,能闻得见幽幽花香。
天汉文化公园依托“林 泉 清 韵 ”的山水画卷 以水为媒 以诗寻境 打造天汉之韵
/ 濂 泉 让 水 / 南北朝时期,范柏年晋谒宋明帝时,一句“臣居濂泉让水之间。。。”。再次让汉中被传遍大江南北,也让世人知晓汉中儿女的“廉让”之风。本区域设计过程中,取让水“褒河”之险峻,取濂泉(濂水河)之秀美,打造天汉文化公园之“水脉”,并结合多种水体净化措施,展现汉中之水,向世人展示汉中之水美,人更美。
/ 草 堂 烟 雾 / “每于清晨薄暮,附近人家,炊烟袅袅;池中水面,雾气蒙蒙,微风轻佛,飘散于竹柳枝头,殿阁屋顶,花草丛里,绿水池上。远望草塘景物,如在轻烟簿雾之中”。根据这一的历史景象,我们取其诗韵在苑街之中构建中心景亭,让水、雾、石、人融合为一。宁静中感悟到浓浓的生机。
/ 月 台 苍 玉 / 杜甫有诗:“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 设计过程中以人为玉,以镜观人,以水为镜,以镜得月。融合多种手法,使得商业中庭景观更加自然、怡人。突出意境景观营造。让“古为今用”。游客游览消费的同时,能有不同的生活感悟。
/ 天 台 夜 雨 / 天台山位于汉中城北约35公里,是汉中盆地周围群山的高峰。山径小道曲折环,石台阶梯层层而上。山间泉水清沏妖绕,奇峰怪石,天着画意,风景非常优美。清代严如“游天台山”诗云:“苍苍石困立嵯峨,险道新盘山旧阿,地狭寺随峰势转,僧归身带野云多,金铺画暗门常闭,画壁年深彩渐磨。设计过程中,空间转换,以及天台神韵的构建是主要的思考方向。冷雾系统的引入,既可以补充“天汉水脉”的水景形态,又可以提供给游客消暑纳凉的好去处,同时还能表达天台山被神话色彩的自然现象。配合多处做工精致的桥、廊反向解读“金铺画暗门常闭”,形成一个现代开放的新景观。
/ 梁 山 石 燕 / “梁山石燕”是汉中特有的珍奇异物。梁山风雨也被人们视为奇妙的景物。苏东坡的《喜雨亭记》中,有“风欲起而商羊(鸟名)舞,天将雨而石燕飞”的描述。在这里我们取其古意及石韵与旁边的汉中地标建筑“天汉楼”相互呼应。将传统的叠石理水技法与现代景观工艺相互融合。呼唤人们牢记传承“二字”。国之精粹不可弃也。事实上,从老百姓的反应来看我们也达到了一定的目的。许多身穿汉服的女孩们来拍照留念,也成了这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设计感悟
承载着汉中地域文化,取汉中八景落地于场景中,引入自然景色,诱发人们的情感记忆,使城市肌理得以延伸,城市文脉得以的传承。
采用中式传统风格,结合部分现代表现手法。融入体验的互动性景观,创造具有生命力的公共环境,满足人对互动、社交等方面的情感诉求。回归自然与本真,让人在繁华的都市中寻觅一丝放飞心情的舒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