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adi 于 2024-8-30 11:43 编辑
锦江畔, 望江楼公园竹林叠翠,幽篁如海。 千百年来,见证着江水流淌、人来人往, 更见证了蜀地的文化兴盛、文脉传承。
望江楼公园文物保护及文化提升工作总面积12.5公顷,其中文保区为设计核心区,包含9处文保古建的保养维护、2710平方米的文化展陈、以及2.9公顷的环境配套提升等。
设计构思 项目开展之初,我们就对场地文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发掘工作。公园的本底优势非常明显,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拥有望江楼古建筑群、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纪念地等文物遗迹及各类珍奇异竹而闻名中外。 设计以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为导向,以薛涛文化为主线,通过夯实文保家底、讲好展陈故事、营造诗意场景、提升配套水平四大策略展开,打造全国薛涛文化研究展示高地、西蜀园林艺术传承发展地标,构建公园城市示范区文旅融合生态价值转化典范。 望江公园作为西蜀园林瑰宝的代表,文化环境配套提升以保护修护历史园林为基础,通过游线梳理、园林修护、场景营造、水质提升、光彩设计、服务配套等,扩展提升展陈游线、营造诗意场景,焕新文景相融的西蜀园林美学。 设计以传统园林意向为空间范式,通过针灸式精准提升及关键场景再现,让诗句典故中的构成元素成为穿越时空的触媒,化古为新,打造出翠竹长廊、古井浣笺、曲水流觞、红墙竹影、竹艺小院等特色节点,形成文化展示空间的室外延伸,织补延续望江文脉及精神。 优化排水设施、改善种植条件,适当营造灯光氛围,恢复翠竹长廊活力。 “薛涛井旧名玉女津,在锦江南岸,水极清,石栏周环。” 修复铺装、更换栏杆、优化绿化边界,还原《成都府志》记载中的古井场景。 通过驳岸修护、水体联通、水生植物造景烘托流杯池古韵。 在文保区出口通过双面红墙,将游人引入竹艺小院,完善游线组织。红墙结合唐式菊花纹卵石铺地、历史拓本及夜间光彩,使其日夜可观可游,打造出极受欢迎的望江“红墙竹影”打卡点。 环境氛围优化提升的同时融入运营思维,补齐文创休闲服务配套短板,形成“江流集”文创休闲空间,促进生态文化价值转换。 为凸显望江竹石盆景这一特色,设计通过微地形塑坡加景石形成天然案几,再将盆景高低错落放置于景石上,让盆景与场地融为一体,更加古朴自然。 望江楼古建筑群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始建。文物建筑包含望江楼古建筑群(崇丽阁、濯锦楼、吟诗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清婉室、薛涛井、流杯池)和雷祖庙(薛涛纪念馆)。 通过细致的踏勘及测绘,形成了望江楼古建筑群的三维数据模型及残损统计。秉持修旧如旧、最低干预的原则,对每处文保单位的现状问题做出了针对性处理。使望江楼古建筑群的历史文化信息,得到了真实有效地保护与延续。 望江楼公园因薛涛而生,公园内的翠竹、古建等都与薛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以薛涛为主线展开的文化展陈备受期待与瞩目。 展陈设计深刻把握了“薛涛纪念地”本质特征,紧扣世界文化名城和公园城市建设时代脉搏。依托现状文保建筑,运用非遗技艺、信息科技和艺术创意,既保护了文保建筑,也生动展现“万里桥边女校书”的成就及诗画成都的城市气质。 望江楼公园不断“出圈”,关注度持续提升。2023年公园被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等央级媒体栏目报道38次,配合开展央视《中国年中国味》歌舞节目取景、成都电视台《天府工匠》节目录制、成都职工汉服化“家”年华活动10余次。 大运会期间望江楼公园作为文化交流活动重要点位,共计接待来自37个国家的416名外宾,向全世界展现了古蜀文明和成都文化的魅力。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前望江流。望江楼里悬挂的这副千古奇联,道尽了成都的千年古韵、源远流长。焕新归来的望江楼公园,为全世界宾客呈献了高品质、沉浸式的观展游园体验,已然成为来成都必打卡的一大IP,让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文化魅力流传远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