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龙潭中湖公园改造项目

2022-09-28 发布
首页 / 设计类 4569 0 0

中国院生态景观院

积分:69

私信

Project Narrative and Contents:
一、项目背景
龙潭中湖公园位于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占地39.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1.7公顷。元代时,龙潭湖地区只是大都城外的一片低洼地。明清时期为了修筑外城墙,此地成为取土烧砖的窑厂,遗留了大量的坑塘。民国年间,又成为城市污水的汇聚地,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龙潭湖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整治,将常年积水的洼地、窑坑、苇塘连通形成东、中、西三个人工湖,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将其统一命名为龙潭湖。1985年,中湖被改建为北京游乐园,是北京最早的一处大型现代化游乐园,承载了几代人欢声笑语的集体回忆。2010年,游乐园合同到期,公园便一直处于闲置状态。2018年政府开展了近30万人次参与的民意征集工作,将其定性为城市综合公园。2020年作为北京市东城区重大民生工程开始实施,2021年,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二、设计方案
本方案既是新时代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协同共进的体现,也是城市文化、历史、精神的外在表现,
方案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2.1城市生态系统的修复
充分调研生态本底、人文本底、建设本底,全面统筹、因地制宜的确立修复方案,逐步恢复生态结构,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
1)连接京城水网:恢复龙潭湖地区作为北京内城重要蓄洪区的功能需求。从护城河引水,设立净化站,并将东、中、西三湖水系连通,有效增强了北京内城的蓄洪能力,形成天然海绵体并大大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2)联动周边绿地:龙潭中湖公园与周边的公园、滨河绿地等联动为一体,盘活存量空间的同时,扩大生态容量,拓展城市绿地系统的各项功能。
3)城市森林提质提貌:结合现有林地的各项生态指标,分类梳理现有林木,通过复层混交异龄更新丰富色彩突出水岸等方法形成生态结构稳定,林貌丰富的城市森林。
2.2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
重视公众参与,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在生态供给、生态产品和生态效益上的需求。改造后的龙潭中湖公园辐射周边近50平方公里的区域,惠及数百万市民。即增强了市民们对特定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在使用功能上贯彻了全龄友好化建设。
1)保留特别记忆
还留在场地内的摩天轮,市民们特别呼吁对其进行保留,方案对其进行原貌加固,并利用东侧一处建筑基址形成下沉广场,与摩天轮一同形成具有多功能的观演空间。
原游乐园的大门是市民特殊的记忆点,方案从以下两个方面保留场所精神:一是保留原入口的空间格局;二是拆解原大门,将其翻新放置在儿童活动区,成为打卡记忆点。
2)交通系统的复合功能
翻新环湖主路,铺设2.6公里的健身跑道,配合智能打卡桩与周边的公园联合成为可记忆的联动健身体验。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路基和铺装材料,打造4000余米的林下漫步道和滨水步道,让市民可以得到丰富的休闲体验。
3)活动场地的改造利用
适合不同年龄的各类活动场地被巧妙的安置,如在原有建筑拆除后的基址上设立的健身活动场地、在“激流勇进”游乐设施拆除后的空地上布置的宿根花卉观赏园,在原“空中自行车”设施处设立的空中栈道等,节约投入的同时让人们感受到熟悉的空间尺度和氛围。
4)驳岸的精细化改造:方案将4000多米长的驳岸分为23个标准段,形成保留、改造、重建三大类措施。改变原“近水不亲水”的滨湖空间,形成生动的、连续的滨水体验,满足人们对于滨水复合功能的需求。
5)建筑的更新赋能:特别注重打造风景中的建筑,改造类的建筑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焕发勃勃生机,被赋予新的功能。新建建筑应用生态材料和色彩,与环境相得益彰,人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得到便利的服务。
6)固废物的再利用
拆除建筑等所产生的废弃物实现零外运,破碎之后作为园林景观材料进行循环使用,同时场地内伐除的坏死树、拆除的石材铺装等材料等都进行了再利用,实现低碳环保的初衷。
三、展望
龙潭中湖开园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市民游客来参观,已经成为京城的打卡新地标,成为了城市绿色发展,城市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使用道具 举报

中国院生态景观院

积分:69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