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S IIIx3 岷江漂浮系统” 是三座漂浮在水面上的房子,正面看,三座房子就像三座木塔,侧面看像川西民居的斜坡屋顶,大中小三座房子围绕一个水上的“院子”错落有致地组合在一起,院子里植有纤弱的竹子,摆放着一张张传统的竹桌和竹椅,就像一个成都的露天茶馆。坐在“院子”里,阳光照耀下,晃晃悠悠,有水上人家的感觉。
走进最大的一间水上房子,金字塔型的木结构框架将空间划分为大大小小的几何图形,高高的尖顶上垂下一张张竹篾织成的“竹帘”,一根根竹竿的竖切片,就像一只只胖瘦不一的“梯子”,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屋顶,拼接为窗户,从鱼鳞般的竹节里透进明亮的阳光。这座面积最大的水上房子是一座音乐厅。
音乐厅侧面一座略小的水上房子为二层楼设计,观众可顺着木制楼梯上楼,房子里挂着一条木船,木船上一个大木箱,上面写着“博物馆”等字样,这座房子是一个室内展览空间。在音乐厅的另一侧还有一座袖珍的小房子,这是一个小的信息亭。
据搭建方负责人介绍,这三座漂浮的房子实际可承载千人,搭建了40天,其中最大的一座房子重达30吨,仅底部就有15吨重,由于大吊车不能进入锦城湖园区,只好用一个稍小的吊车,将房子底部吊到湖边,再由工人推到指定位置。房子在公园里僻静的湖边组装好后,用绳索拉到锦城湖公园北门湖区向公众展示。
这三座水上的房子,是尼日利亚建筑师、设计师及城市研究者昆勒·阿德耶米(Kunlé Adeyemi)领衔NLé建筑事务所构筑的水上漂浮系统——“MFS IIIx3 岷江漂浮系统”。“这不仅是一座‘漂浮建筑’,我们实际上关注的是水与城市之间、水与人之间的关系。”昆勒·阿德耶米如是说。
2013年,NLé建筑事务所在尼日利亚拉各斯——这一非洲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发起建造了“马科科漂浮学校”(MFS I)的首个原型,并于2016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延续建造了其第二代“海滨地图”(MFS II)。2018年,NLé继续更新此原型,并于比利时布鲁日的爱之湖公园建造了第三代“爱之湖漂浮学校”(MFS III);此次在成都,NLé与梵木及科瑞杰斯合作,在第三代“MFS III”的基础上,改造并同比例模块化地将该原型发展成为了大、中、小三个尺寸。这三个漂浮的结构由木材和四川当地盛产的竹子建成,它们聚落般地环绕着一座三角形的公共广场——人们将在此汇聚,思考艺术和水文化,并憧憬生态的未来。
MFS项目2016年于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展出并荣获银奖,2018年于第二届比利时布鲁日双年展展出。
主办方介绍,岷江水系的锦城湖公园是历史留存下来的隔岸情脉,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精神栖居地。昆勒在此建立起多重公共空间,漂浮的木质建筑与湖沿岸的居民群落交织呼应,从而延展出关于成都水生态与水文化记忆的多维度空间。该项目围绕城市水文化,为人们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友好的、功能性多样的建筑结构,不仅创造了当地社区新型的互动形态,还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有益循环。
据介绍,昆勒·阿德耶米认为,落脚于岷江水系的锦城湖公园使得“MFS IIIx3”参与到了一个维持了2200多年的、关于水利管理的历史动态之中——公元前256年始建于岷江之上的水利灌溉系统都江堰,它造福着其下游的成都平原免遭洪水和干旱的灾害,并进而促之成为中国城市经济最发达、农业耕种土地最肥沃的地区之一。“MFS IIIx3”将其最初从尼日利亚拉各斯的马科科水社区汲取的灵感,引入成都这一座傍水而居、依水而生的城市,从而获得新的生长。
项目信息:
类型:展览空间,音乐厅,新闻中心,公共广场 设计团队:昆莱·阿黛米(Kunléadeyemi),尼古洛·桑蒂尼(NicolòSantini),贝伦德·史翠兰(berend strijland),夏洛特·威尔第(charlotte verdier) 合作方:顺发创意产业组织,成都方美创意家具有限公司,成都可瑞杰斯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