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电建成都院 于 2022-8-22 16:08 编辑
潮音水岸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草金立交外侧,西临潮音路东靠黄堰河,是武侯区“宜居水岸”二期PPP项目的核心景观节点。场地东西跨度约240米,南北跨度约450米,总设计面积约56000平方米,南北东三面均为旧城居住小区,某种意义上加深了场地与老城生活的联系。作为区域短期内稀缺的绿地资源和重要的生活板块,未来若干年内,是其周围2千米范围内重要的公共活动开放空间,承载着周围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小”场地承载大未来,虽然公园面积不大,但是对于激活旧城潜力,改善片区居住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会是区域生活的新起点,城市更新的新地标、未来生活的新希望。 设计理念 潮音水岸的设计理念为打造武侯首个可提供市民及游客河岸观水、湿地亲水的弹性水公园,结合能投公司开发能源服务社会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企业理念,通过不同景观空间的营造更好的将企业对于社会的服务理念和公园价值传递出去。
设计思路 1.点:植入文化丰富场地内涵和激活区域潜力 公园承载场地记忆、传递人文风貌、将梳理的区域关键文化要素在公园中以植物、雕塑、活动空间等方式体现从而丰富场地的文化内涵。活动植入能带动人气并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公园的引擎。通过不同活动的开展,激发游客参与感,从而实现公园真正的价值。这个价值是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缺一不可。
2.线:建设游憩系统串联多维立体空间 解决现状场地平整单调的形态,以人为的手法将草甸、山丘、林地、水岸的形态特点植入到基地当中。通过改变场地的地形、疏密空间、滨水岸线来创造一个全新的、具有体验属性且功能划分合理的市政公园。
3.面:构建绿色生态肌底和弹性水空间 我们通过构建公园的弹性自然本底来解决场地原有硬质基地,改善本底面貌。从自然界中寻找河流湿地元素,营造出河边有绿地、绿地旁有湿地的水岸特色。通过遵循自然和模拟自然的过程,化繁为简,让场地能够呈现出最简单纯粹的景观风貌。场地内其余弹性空间的构建是通过重新塑造驳岸形态,植入像绿色屋顶、生态草沟、雨水花园等绿色设施,从而改善区域消纳雨水的能力,也为未来黄堰河的水质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改善场地片区的生态承载力。
设计亮点及特点 1.生态筑底——改善区域热岛效应 潮音水岸原本为4S店以及配套停车场,场地地面以硬质为主。由于硬质地面相较于郊区的土壤、植被等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热比容,再加上4S店日常服务以机动车为主,导致该区域升温较快,并向四周辐射,造成该区域温度较周边区域高2-3℃。项目以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依托,重构场地首先以还原自然本底为目标,植入绿色可参与空间,整个项目绿化率为63%,植物配置以银杏、美国红枫、榉树等色叶树种搭配大面积草坪和观赏草为主,并且设置雨水花园,营造出了清新宜人的室外环境。根据测算,项目建成后,区域温度比周边温度低1-2℃左右,有效的降低了区域热岛效应。
2.功能重塑——构建绿色可持续场地 设计大胆地将场地约20%的面积以开放式草坪空间的形式呈现。设计初衷旨在让这种形式单纯、体验感友好,自然空间为这块城市核心区域的遗忘之地带来焕然一新的契机,让人们能够重新接纳这块场地,并感悟和亲近自然。此举让这块场地也有了重新接纳自然、回归自然、链接生命的机会。并且作为多功能开放空间,功能植入上赋予多种变化,城市露营、主题活动、婚礼庆典、展销经营等为后续公园运营增加了更多的可能。
3.寓教于乐——弘扬生态教育,从感悟到领悟 以水为介,打造3000平方米雨水花园,石滩溪流搭配斑斓的花镜,打造一条与周边环境融合的绿色探索游径,以自然科普为核心理念对场地景观、植物、互动空间进行优化,引导儿童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大人小孩的亲子互动中,感悟自然的奥妙,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有机会与自然对话。从绿色中领悟自然。
4.文化感悟——建一座“记忆”中的公园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座儿时记忆中的公园,老成都人对于记忆中的公园可能是南郊公园、游乐园、月亮湾等等。设计将主游乐设备以雕塑化手法呈现在场地当中,作为“引人注目”的视觉焦点,半掩映在树丛当中,使周围的视线无法从这个“精神堡垒”上移开。并且周围场地以“山丘”为主题,营造趣味高差空间,高低起伏,丰富空间变化。利用高差,鼓励孩子们在此探索学习,发挥他们无限的想象力。设置互动攀爬坡、高空滑梯、互动装置等有益身心的儿童活动设施,让孩子们探索、攀爬等天性完全释放。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空间,将这座公园留在孩子的记忆中。
5.光彩增辉——点亮公园夜生活 潮音水岸由原来的法制广场改造而来,是城市居民公共开放的活动空间,夜晚也是市民重要的聚集场所。在夜景氛围的打造上,除了满足基础的夜间散步需求,还加入了可体验可互动的灯光效果:在林间跑道路段,茂密的植物形成相对封闭的围合空间,行人穿梭于树林间,灯光投影在地面形成满地落叶,慢步走过处投影的落叶跟随脚步而撒开,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落叶之上;微缩湿地展现了自然生态的野趣,配合着淡淡的薄雾融合的微弱灯光,让人放松身心的同时也感觉置身于瑶琳仙境中……潮音水岸的夜晚,除了是市民饭后散步的去处,也是大家归回自然的乐园,是周末夜晚的乐园。
6.智慧管网——创建健康水环境 场地内给水水源为自来水,于永康路和潮音路分别设置取水点,使场地内形成环状管网,为园区内商业建筑、驿站、厕所、地下室及绿化浇洒提供水源,水量及水压满足要求。场地内中心区域绿化浇洒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管道与供水环网相接,埋设于绿地下,喷头采用地埋式旋转喷头,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片区控制,东侧沿河区域采用快速取水阀手动浇撒;园区西侧雨水花园水景通过景观循环泵及循环管道,实现水景效果;沿场地内道路敷设雨水管,分四个片区将园区内雨水排入河道,保障区域内的雨水排放安全;场地内东侧新建污水管、收集驿站、厕所及左岸部分截污管污水,向南接入潮音大道市政污水主管中。
设计解决的问题 1.旧城焕新,激活热情——城市更新背景下,通过拆迁与社区公园的建造,最大限度的改变了片区城市界面,对周边居民生存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旧城区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2.生态覆绿,孕育生命——公园大面积绿化植被的覆盖,还原了场地自然本底,实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改善了区域微气候,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同时也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了新的栖息场所。
3.岸线重构,与水为邻——弹性水岸的营造,是对旧城河流的形态重塑,通过打破原有河道硬质边界所形成的阻隔,以生态草坡作为滨水驳岸,增加了人与水的联系,拓展了滨水活动空间。
4.缤纷活动,老少皆宜——不同功能场地的设置,解决了城市原有区域活动空间匮乏的状态,为不同年龄层的人们提供了更多交流、娱乐、休憩等多元功能场所,服务设施与消费场景的设置,使公园成为环境、经济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实践。
施工难点 将景观设计图变成实实在在的景观建筑物是一个迁移变化且充满挑战的过程。首先景观设计师往往追求设计作品的美感和风格独特,但从施工角度出发常会在落地过程中因多种因素叠加出现与设计效果的偏差,造成实际与原设计不吻合的情况。 1.弧形铺装排版问题 设计师对于铺装形式与造价的关系认识不够清晰并且在设计阶段对于异形铺的设计往往因为时间等关系无法达到精细化排版的程度。从施工工期与投资等因素综合考量,大面积采用定制化材料具有一定难度且投资过高。针对此类问题,需要设计与施工方共同协作,从材料规格、工艺与价格等方面进行统一考量,通过调整铺装基准点、排列方式,对排版模数进行现场打样。在投资可控的前提下,最终保证落地效果。
2.专业游乐设备问题 该工程属于市政类PPP项目,原设计方案中如儿童活动区主体设备需要在专业生产厂家进行定制。但实际推进工程中往往在市场供应链、工艺、造价认定与工期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协同难度较大,需要与业主和设计充分配合,共同确定具有相关资质且产品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厂家,设计师与设备厂家进行二次合作,在遵循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对主体设备进行优化调整使其达到最优效果,设计、施工以及专业厂家共同对于设备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沟通,确保最终呈现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