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 于 2021-9-6 17:04 编辑
1、项目概况: 青山江滩位于武汉市青山区,居于武汉二环与三环之间的沿江带状绿地,规划面积135公顷,涉及岸线7.5公里,是武汉长江主轴以及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市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项目场地中拥有百年历史的武青堤为长江一级干堤,原状为土堤结构,堤质较差,存在着防洪隐患。为根除该堤段的渗漏险情、改善青山区滨江环境,启动了武青堤江滩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建成后青山江滩成为武汉首个“江、滩、堤、路、城”五位一体的立体式长江主轴文化主题公园,也是修复长江生态,实现增绿提质的典范工程。 ▲ 项目总平面图
2、设计思路: 设计团队将防洪工程与景观工程做了完美的融合,不仅限于防洪和景观,将视野扩大到区域与城市格局,系统考虑防洪安全、生态修复、文化传承、景城融合、区域发展等问题,使青山江滩从单纯的防洪工程,到兼具生态、防洪、休闲、旅游等丰富功能,真正实现了防洪功能与城市景观的无缝对接,重新塑造了青山区“江、滩、堤、路、城”五位一体的城市景观格局。
3、设计亮点:
(1)岸线腾退,实现工业岸线、生产岸线的生态化转型
曾经不足8公里的青山江滩,遍布着29个码头,其中有26个沙石码头和3个重工码头。本项目通过码头的拆除集并以及工业厂房的腾退,植入功能完备、生态宜人的“海绵”江滩,彻底实现生产岸线向生态岸线、生活岸线和景观岸线的绿色转换,打造了一条长达7.5公里的具有宏观尺度价值的生态廊道,成为长江大保护的生态建设典范。 ▲ 曾经的青山江滩
▲ 修复长江生态,建设最美岸线
(2)引入城市立体开发理念,创新运用缓坡式堤防
青山江滩项目在武汉市首创缓坡式堤防,在堤身内部“植入”高10余米、厚0.6米的混凝土防渗墙,确保防洪安全;维持原堤高度和外侧堤脚不变,放缓坡度,将原状1:3的土堤堤坡,改造为坡度1:10的缓坡式堤防,坡面面积增大,在有效提升堤防防洪能力、缓解堤身对观景视线阻挡的同时,也为坡面绿化带来更大的空间。打破了传统堤防人水相亲的阻隔,同时将城市立体空间开发的概念引入江滩建设,铸造“城市、堤防、江滩、水景”有机地融合的生态格局,将堤与滩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还江于民”。
▲ “江、滩、堤、路、城”五位一体的城市景观格局
▲ 融入立体空间开发的堤防工程
▲ 十处垂江广场,延伸城市轴线,打开城市与长江的视线通廊
(3)充分利用滩地高程变化,打造“四带景观”
自江边到临江大道,根据不同的高程设计了不同的景观带: 一是亲水休闲景观带,位于景区最靠近长江的位置,位于一级滩地上,场地标高在21.00米~23.00米之间,是纵贯整个江滩公园的亲水休闲平台,该区域汛期水位高的时候,会淹没于江水之中。
二是滨水漫步景观带,位于24.00米~26.00米高程的二级滩地的最外边,是整个景区内欣赏江景最直接、最无遮挡的景观带。 三是滩地游览景观带,是本景区的主要游览空间,主要景点、游乐场地、服务设施多分布于此,位于二级滩地上,场地高程在26.00米~27.00米之间。 四是堤顶观光景观带,位于景区标高最高的堤防上,场地高程在28.00米~30.00米之间,堤顶观光景观带以健身步道和植被景观为主,也兼具防汛巡堤的功能,并有多条通道与滩地游览景观带和外围城市道路相连接。
▲ 四带景观
(4)立足生态保护与修复,充分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项目设计充分综合运用了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措施,尽可能减少硬化面积,其中设计了多处下沉式生态草溪和雨水花园,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多用透水铺装,如透水沥青、透水砖等。不可避免的硬化区域,70%以上的地面铺装材料,都采用了透水性材料,场地内的景观水系不设人工补水设施,水源均来自场地内雨水收集系统。雨水通过景观水系内种植的挺水和沉水植物的根系进行生态过滤后,补充地下水,让其恢复大自然的海绵状态。项目实现了60%以上的海绵建设和80%以上的绿地率,形成了会呼吸的江滩。 ▲ 雨水花园
▲ 生态旱溪
▲ 丰富的植物景观
(5)保留场地记忆,传承城市文脉 青山江滩设计过程中将场地中的许多厂房建筑、码头构筑物等进行保留利用,同时融入钢城红色文化印记,以延续场地记忆,传承青山文脉。
码头焕新: 利用原武钢工业码头的搬迁遗址区的厂房和高桩平台重件码头进行改造利用,在保留原有工业遗迹的基础上,赋予场地新的功能,让场地成为景区内老工业区遗址景观的代表和新体育文化活动的场所。 项目中保留了原蒋家墩码头的站房,将这份回忆锁定在了江滩,站房外,新建了一片广场,广场周边配置了基础服务用房,可以成为江滩景区的一个重要的经营服务节点。区域内的配套服务建筑物都采用红砖墙外立面,与该片区外的武钢老红房子社区相呼应,将这份对老钢城的城市记忆延续到景区内来。 将原江边临江公园的划船水池遗址改造为青山书院,外围利用原有水池的环形水道,改造成了江滩内的另外一处雨水花园,书院是一组中式园林建筑,配有亭、廊、水榭等景观构筑物,是场地中一处极具传统园林韵味的集教育、文化、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空间。
▲ 青山书院 ▲ 保留的工业码头遗址成为江滩的硬核景观 ▲ 保留的海事信号塔——青山“小垦丁”
保留现有状况良好且成片的防浪林,通过设置台阶、木栈道、亲水平台等营造水岸活动的空间。
▲ 防浪杉林
▲ 防浪林中的小木屋
▲ 体现红钢文化的构筑物“钢花飞溅”
(6)多功能融合,植入创意文旅引爆滨江经济
在保持缓坡式堤防、海绵式设计和充足的生态、绿色、开敞的临江空间基础上,青山江滩还将引入体育、婚庆、亲子体育、亲子教育等文化旅游元素,打造武汉首个“江滩+”文旅商圈,通过功能延伸,满足市民和游客不同的需要,以解决游玩青山江滩的后顾之忧,让这里成为真正的“人民乐园”和“城市户外客厅”。
▲ 婚礼堂,现成为武汉最美的婚姻登记处
▲ 儿童活动场地
▲ 露天游泳池
青山江滩沙排中心圆满完成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沙滩排球赛事,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沙滩排球中心,拥有国际标准场1片和训练场2片,看台坐席1116个,采用临时搭建观众席及赛事配套功能用房的形式满足赛事需要。为保证长江汛期江滩泄洪径流量,该场馆是军运会所有的赛事场馆中唯一可拆卸的比赛场馆。 ▲ 沙排场馆
▲ 五人制足球场、十一人制足球场
4、项目评价: 设计团队以保障城市防洪安全为前提,以“安全为基,生态为底,功能立心,文化铸魂”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首创湖北省首个海绵江滩、江城首座立体缓坡式堤防、武汉首座“无障碍”江滩、全国首个“江滩+”文旅综合体,充分尊重场地现状,尽可能保留场地生态资源,发掘江滩历史人文风情,利用场地历史遗存,结合青山滨江商务区的建设规划,将青山文脉延续到江滩景观建设中,把人们避之不及的重工业污染区改变成为了长江边上的绿色风景线、市民休闲观光的场所。工程也成为了在防洪安全、生态环境、文化传承、资源利用、人居品质等方面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滨江绿带,是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