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VL 于 2021-9-7 20:07 编辑
和平村与槟榔山村位属广东省中山市南桥村;
和平村 项目概况 和平村靠近五桂山全域旅游大本营,右侧毗邻城桂路主干道,景观设计面积约22748㎡。 依托中山市五桂山的天然生态与文化优势,和平村作为整个五桂山全域旅游规划中的核心村,是首个实现“政企民三位一体模式“的平台型公司实践项目,同时也是怡境文旅首个璞生活方式的标杆性共创村,通过引入璞生活的品牌理念,对“高频的生活体验、遵从自然的情景打造、打破壁垒的社交模式”三个维度进行深度研发,实现了文旅融合助力经济发展,生态宜居彰显乡村振兴。
设计思路 和平村整体设计以“山、水、石、竹、筑”为重心,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结合现代度假娱乐体验需求,打造“野奢·璞趣-最山居”为主题的乡野社交度假村。
山、水、石、竹: “村庄”临水而居,花鸟虫鸣。一幕幕不经雕饰的自然之姿,如同王维的山居秋暝诗词中的山、水、竹、石等意象在村庄皆有迹可循,绝佳的风景资源环境让村庄有潜力再现诗句中回归自然、远离尘嚣的山居情境。
未改造前的村庄自然朴素之美尤为突显,但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老旧,设计师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巧妙利用现状良好自然环境的优势,总体设计贯彻了可持续发展观,精心选择材料,有效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让设计更好地融入村庄环境。
筑:设计与开发充分尊重和保护村民的共同村庄记忆,为村庄的历史建筑遗迹留下一席之地,唤醒沉寂在竹林中的村庄记忆,以发展的眼光延续村庄文脉。
设计亮点 以前,这里是一个很普通的自然村落,整体生态环境非常好,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它却恰恰保留住了最珍贵的一点朴素。设计师保留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在改造时沿用原始的布局,保留住本土自然与风情的前提下,为使用者体验多样场景的同时又融入自然。
和平村的道路,具有特色的灯具以及轻干预的绿化种植。保留与改造都是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以一种敬畏的态度去尊重自然,怀着好奇心和探索欲来感受自然生长的力量。
沿着竹林,伴着阳光,漫步在竹影洒下的小道。穿过这片竹林,视野逐渐打开。在景观、建筑设计上挖掘自然之美,营造一个生态舒心的自然环境,让使用者对和平村总是能产生独特印象。
不同人群的体验感受,是设计师在初期设计时就认真考虑的问题。
设计师在村中并没有大刀阔斧的做设计,而多是预留空间,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顺其自然打造场所美感。让原住民和游客产生沟通的桥梁,让每个想体验原汁原味乡村生活的人能融入进来。
户外林间剧场正是这样的一个场所,空间以干预度最小的方式置入原有树林内,为不同种类的活动提供开阔的场地;使用者体验多样场景的同时又融入自然,树林的自然环境则成为舞台的背景。
篮球场是村内原有的,为数不多的娱乐场所。改造前较为破旧利用率较低,设计师采用大地色鲜艳铺地,使得整个村子更加鲜活起来。
设计师尤为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文化,在设计中发现当地有供奉土地公的习俗,也为此专门针对村民设计了土地公的改造,对村庄内零散的土地公进行整合,也是人情化设计的体现。
通过设计,让人们能够可以在这山间、溪涧嬉戏,畅游山水竹林之间,感受这闲散时光,与好友一起感受大自然,与空间氛围融为一体,在平凡的日子里,活出向往的生活。
槟榔山村 项目概况 槟榔山村位于槟榔山位于南桥村委会偏北2.4 公里处,作为革命红村,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的根据地,设计师以“溯珠江纵队英魂,树爱国主义情怀”为设计愿景。
发扬珠江纵队的红色革命精神,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打造绿色宜居环境以及槟榔山自身特色体验的红色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发挥红色旅游的综合带动效益,促进脱贫攻坚,推动五桂山实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红色崛起。
设计思路 1945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在槟榔山村古氏宗祠成立,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些为我们流过血的每一个抗日英雄,当年在槟榔山村抗击侵略者的十六烈士与众多抗日战争士兵们用铁血般的意志,为了国家和人民,宁做战死英魂,不做屈膝降汉,是他们换来了现如今的美好生活。
我们深知这样的信念,需要被敬仰需要被传承。设计根据项目红色遗产资源,结合当地特点规划红色文化浏览区,发掘红色遗产中的重要事件、故事、人物、史料等,将红色基因与乡村旅游充分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