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普贝思 于 2019-8-20 11:27 编辑
项目位于高密度开发老城区,周边医院、银行、单位宿舍、部队大院、违建等各种性质的建筑把原本护城河围合成了一个小小的黑臭水塘。虽然红线面积只有3.5公顷大,但是由于项目处于该片区的低点,同时处于合流制片区,需要协调考虑的面积达到15公顷以上。 设计难点: 1.红线外约4.7公顷的小区和建筑的雨污水直接排入该水体,雨污分流改造难度大; 2.下游规划污水管径为DN400,排污能力有限,雨季控制效率影响大; 3.北侧小区室外地坪标高低,暴雨季节水塘水位曾经淹没到房屋首层; 4.水体周围被大量违章建筑包围,完全被隔离,水生态环境恶劣。 改造前的遗址公园 设计目标: 1.活化片区消极空间,将水体改建为市民可以休闲的公园; 2.改善水质,修复水体生态功能,改善动植物栖息地环境; 3.年径流总量达到85%,应对30年一遇暴雨。
水系统设计WATER SYSTEM DESIGN水系统方案设计分为5个部分: 1.截污系统方案设计; 2.内源治理方案; 3.源头海绵设施; 4.防涝系统; 5.水循环和水体生态系统构建; 水系统综合改造策略示意图 首先依据周边区域的可改造实施难度,沿水体东侧红线外修建DN400的截污管线将东侧区域内的雨污水接至水体南侧市政道路上。同时配合修建合流制溢流(CSO)调蓄水池,应对高峰时期的污染负荷。其次,通过对内部清淤、水体内部垃圾漂浮物进行清理等措施来实现内源治理。在源头方面,通过雨水花园、植草沟、垂直流湿地对场地内产生的径流量进行低影响处理。对内部场地的竖向进行细致处理,结合溢流调节设施,保障北部小区达到30年一遇暴雨的防涝标准。为了保持水体自净能力,设计微生物和水生物生态系统和水循环路线。 水系统方案设计
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总平面图 场地原本为池州护城河中的一段,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护城河消失殆尽,只剩下了这1.8公顷的水塘。水体被各种建筑遮挡包围,虽身处闹市,但其实是人们认识中的一块“飞地”。水体处于该片区的低点,与红线周边的市政标高差异很大。我们想把这块不大的、凹陷于城市四周的水体设计成公共开放空间,期望营造一种行走在水上的感觉。看似是一条简单的环形步道,但是期望这种漂浮的感觉随着周边的界面的变化、植物的空间、步道的空间的变化而能够步移景异。 鸟瞰图 南面是城市到自然湿地过渡的界面,相对开敞的空间结合一系列绿岛,以及主入口的跌水景,将市民引流入公园内部。 入口水景 东侧空间狭窄,用台地和垂直流湿地来处理外部市政道路和园区内部的高差,同时用台阶进行内外交通的链接,形成园区的次入口,台地旁边是亲水步道;在西侧是漫步水岸边的感觉; 东侧台地与垂直流湿地 北侧衔接新华书店宿舍区,以给老人和小孩提供一些游戏的空间为主,水边是比较规整的植物观赏型湿地,可以在这里停留、回望; 北侧湿地效果图 北侧湿地 水体西侧是市第二医院的挡墙驳岸,所以在西侧设计一种不停在水岸和岛屿中穿梭的湿地体验,同时增加了一些特色廊架,使得人行走其中时,可以沉浸在这个湿地的氛围里,而不受杂乱的城市天际线的困扰。 东侧湿地连廊效果图与实景图 在连廊与植物从中行走与穿梭 西侧湿地连廊全景
效益SIGNIFICANCE生态效益:通过截污工程与合流制溢流调蓄池的利用,污染负荷削减率达84%以上。作为合流制溢流调蓄水池的溢流受纳水体,可提供1.8万立方米的调蓄空间。湖体水质从黑臭水体到稳定Ⅳ类水标准。通过恢复湖体生境,提高植物群落和动物多样性,该湖体已成为野鸭、白鹭等野生鸟类栖息地的重要场所。 经济效益:本项目采用EPCO模式进行建设,施工单位除负责项目建设外,还承担本项目10年运营维护工作。项目解决区域13.2ha的雨水问题。 社会效益:建成后的遗址公园已成为可进入的滨水活动休闲空间,与之前破败的氛围不同,公园为居民休闲活动和为市区生态教育工作提供场地。随着公园内锻炼和家庭游览的活动增加,有效带动老城区的区域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