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 灵璧县闵庄垃圾站始于90年代,为当地垃圾临时堆放点,污染环境,长期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成为灵璧的重要民生及生态问题。 项目位于滨河新区北侧,紧邻新汴河绿廊,是新区规划的唯一一个生态公园,其处于城区及新区的交通必经道路一侧,是重要的展示门户,周边用地规划为居住区及商务商业用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按照中央环保督查组和省市强化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落实市领导“搬出一座垃圾山,还群众一座公园”的指示,灵璧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垃圾山周边征地修复生态环境及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造集休闲、湿地观赏等为一体的滨河生态公园。 项目建成后,极大的改善了场地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从脏乱差、臭气熏天、蝇虫乱飞的条件,蜕变成为如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态公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项目诉求 1. 生态修复:“移出一堆垃圾,还回一个公园”,重点解决场地垃圾处理、无害化处理、封场、生态植被修复等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2.打造滨河新区城市门户形象节点:场地位于灵璧闵庄,县城主城区到滨河新区的未来主要门户节点; 3.打造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滨水生态公园:项目紧邻新汴河,为重要的绿廊节点,也是滨河新区的首个公园。 设计思路 项目主要以生态修复为重中之重,首要完成整体基底修复及生态复绿,适量融入生态公园的休闲观赏功能及配套,打造舒适、芬芳的公园环境,同时营造植物特色,形成滨河新区的靓丽门户节点。
设计重点及难点 1. 如何治理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基底? ① 土壤污染:场地内大量垃圾堆放,严重污染土壤环境 ② 气味浓:垃圾产生的有害性气体未处理,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③ 水质差:现场缺乏污水处理设施,预留排水坑水质差、气味大 2. 如何合理使用生态修复资金,在较低的单方造价下达到最优的效果? ④ 单价低,任务重 ⑤ 重要的展示节点及休闲节点,需提供必要场地及展示特色 3. 如何改变荒芜的土地现状进行生态覆绿,营造特色? ⑥ 以杂草为主,现状植物杂乱,绿化未覆盖 设计策略 一、 垃圾封场措施 对现状已完成填满的旧场区封场及植被恢复,针对现场垃圾堆体、渗透液和臭味问题,通过气体导排、填埋气处理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封场防渗系统、地表水导排等实施措施进行处理。 二、 资金着重解决关键问题 1. 挖湖填山,梳理地形,土方内部平衡 开挖人工湖,覆土于封场后的山体上 贯彻节约型园林,场地土方内部平衡 丰富地形变化,打造优美湖景 2. 疏林草地 以草坪地被整体覆绿,集中打造植物纯林组团营造生态景观效果 3. 生态覆绿 Ø 选用抗污染,抗性强的植物,通过生态手段改善场地环境; Ø 选用芳香植物,全园散落。掩盖异味,清新空气;同时具有愉悦身心,放松神经的减压作用; Ø 湿地植物:采用沉水植物及挺水植物净化水体,同时吸引昆虫等小动物,形成多样生态环境。 设计亮点 1 垃圾场封场,覆土重生 填埋场的覆盖由多层组成,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态恢复层,即为营养及植被层;第二部分是防渗及导排层,由排水及防渗层(含保护层)和基础层组成。 营养及植被层为填埋场生态恢复层,它能美化周边环境,防止雨水冲蚀土壤,有利于径流的收集及导排。营养及植被层富含一定的有机物,表面进行绿化、植被,改善景观和生态环境,消除垃圾填埋场的不利影响。 2 整地削坡,塑造缓坡地形,保证覆盖层的稳定性 为保证终场覆盖层的稳定性,垃圾堆填过程中应做到体形较规则、垃圾厚度较均匀、保证压实度基本相同。对原高差较大,地形陡峭的山体进行削坡处理,保证稳定的同时打造利于游人行走的场地。
3 内部土方平衡,挖湖取土,堆山理水
4 生态排水沟—雨水快速排出,避免积水5 原垃圾场范围以疏林草坪为主,不种大乔木,防止破坏底层防渗膜,泄漏有害物质 6 以草皮地被全面覆绿,种植生长较慢的浅根系、小乔灌植物 7 应用抗污染性植物,改善生态条件 8 种植芳香花林清新空气,遮掩异味
9 丰富湖体形态变化,提升景观性
10 多样游赏空间丰富休闲体验
后记如今,闵庄垃圾站已然蜕变, 滨河生态公园向市民全新亮相开放, 公园已通过国家环保督察部门验收,其建成极大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舒适的休闲好去处,民意调查中赞不绝口。作为灵璧的重要民生示范工程,迎接省市领导多次视察及各个单位的考察学习,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与此同时,本项目带动了周边用地价值的提升,为新区建成打下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