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hxyyy 于 2022-8-13 17:40 编辑
城市快速发展与气候变化带来的绿色空间减少及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减弱使城镇化区域面临的生态风险不断增加,在众多生态环境问题中,热岛效应已成为目前各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威胁。绿地作为城市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手段,在降低城市地表温度、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现有绿化面积有限,城市降温需求也在日益增加,确定绿地内部最优植物组织模式提高绿地降温效应变得越来越紧迫。因此,识别不同建成环境下高效降温的绿色基础设施组合模式对“存量发展”背景下的绿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因素及绿色基础设施降温机制入手,构建“混合用地模式—绿色基础设施组合模式—高效降温组合模式”的研究范式和“组合模式识别—边际效应分析—目标情景模拟—高效模式总结”的实证技术框架,针对城市绿色空间结构失衡、服务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选择济南市老城区典型片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高效降温的典型绿色基础设施组合模式结构特征,总结多维度、多层级的绿色基础设施适应性调控途径。 首先,在总结热环境影响因素及城市空间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四项指标描述研究区内空间特征,并利用K-medoids聚类算法和相对温差法划分研究区内的混合用地模式及冷热岛空间,根据边际效应曲线识别各类型混合用地模式的热环境效应。研究区内共识别混合用地模式10种,其中,在5种具有降温效应的混合用地模式中,蓝绿空间覆盖占比及建筑层数成为影响热环境效应的关键因素。 其次,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降温途径、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划分并识别不同混合模式下的绿色基础设施组合模式5类,利用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绿色基础设施组合模式的降温效应。研究发现,各类型组合模式的降温效应与其内部的冠层占比有关,高效降温组合模式中的冠层占比为50%-79%。 第三,在ENVI-met软件的支持下选取研究区域内降温效果较差的九个绿色空间及社区为范例,模拟不同情境下各类型组合模式的降温效果。基于模拟结果,选取绿化覆盖率、三维绿量等可量化指标总结归纳高降温效应的绿色基础设施的配置比例及空间特征,为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最后,基于理论成果,总结模块化、高精度的气候适应性调控途径,针对济南市老城区典型片区热岛空间布局及空间形态特征从街区、斑块及样方三个尺度提出绿色空间优化策略。 本文从研究范式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总结出合理调整蓝绿空间覆盖占比、控制绿色空间规模是提高城市空间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优化绿色基础设施配置比例及空间布局是保证绿色空间降温效益高效发挥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