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修复设计原则: (1)植物造景原则: 本方案景观设计应注重植物修复功能,选取生长迅速,生长能力强,抗污染能力强且对各种污染有修复作用的树种。 (2)生态修复原则: 按照国家颁布的垃圾填埋场控制、渗滤液处理、废水废气处理等标准的前提下,运用卫生填埋、隔层封装、蠕虫堆肥和植物修复的生态修复方法讲填埋场内垃圾进行分区集中处理。 2.景观设计原则: (1)植物造景原则: 本方案景观设计应注重绿化率,且需要兼顾美学原理,植物的轮廓以曲线设计为主,给人自然、自由的感觉,在植物层次上讲求上层乔木,中层低矮的乔灌木,下层可用灌木,或者植被代替,如此打造集丰富季相、色相一体的植物景观。 (2)竖向设计原则: 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场地的现状,同时由于场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根据对场地进行的现状分析,在保留场地大部分的属相关系不变,以及河道通畅的情况下,对局部区域的竖向进行了调整。 (3)空间营造原则: 植物是建筑与构筑物空间塑造及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物构成硬质景观,而植物是则是软质部分。植物打造的景观不但可以优化整体的环境还能增加美感,依据美学原则与美感来设计规划植物划分成的空间的形式,讲求变化与统一。 2.设计目标: (1)最大程度上恢复因垃圾长期堆积未得到有效处理的填埋场土地环境。 (2)将“陌生”的垃圾填埋场结合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结合,营造修复、观光浏览、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垃圾填埋场。 (3)为周围少量居民区创造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 3.设计理念 轿子山垃圾填埋场经过22年的过度使用后,伤痕累累。14年简单封场后堆积的垃圾自然分解产生的气味也给周围的环境带来巨大困扰。轿子山垃圾填埋场原就像茂盛的大树经历了“风雨”逐渐枯萎。 设计中运用大量植物以恢复轿子山垃圾填埋场的“绿色”,整体呈现“树枝”状,意味轿子山经过修复后重新蓬勃生长。 4.总体概述 根据轿子山垃圾填埋场“唤醒绿色,回归生命”的主题,着重打造三块景区,分别为“观赏浏览区”、“科普及文化娱乐区”、“恢复性林地建设区”。在采用各种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将主题融进整体设计里。5.空间布局迎合主题,空间布局采用“一个核心,三个区域,多个节点” 一个核心:入口处游客服务中心的广场,流线型的灌木,与主题呼应。 三个区域:根据场地的性质分为三个功能区,各个区域相互连接配合,构成一个整体。 多个节点:在整个区域里有多个节点,展现不同的景观。 6.功能分区 三区:观赏浏览区、科普及文化娱乐区、恢复性林地建设区 7.道路系统分析道路由一条环山主线和其他网状的道路组成。分为一级道路,二级道路和游步道。一级道路环绕整个地形,宽五米,二级道路到达各个节点,宽二米,游步道主要在山上供游人行走,宽为1.5米。 满足设计的要求,做到没有重复的道路,交通便捷,并且做到处处有景有看,景观视线优美,人们行走在山林之中,感受植物的新鲜气息。 8.景观结构分析景观以观赏浏览区、科普及文化娱乐区为核心,景点的分布合理,满足功能需求与游客的游玩要求。 恢复性林地建设区是本景区的第二部分,主要分布与景区的西北方向,一入景区在游客服务中心后就是林地建设区,功能分区有两块,分别为蚯蚓试点、高台观光、休闲广场、林地建设。高台观光和休闲广场为核心区域。 9.分区设计布置 9.1观赏浏览区 游客服务中心在场地最南部,交通便利。附近有主入口和停车场。入口处的建筑为游客服务中心。中间的场地设计大片的草地,种植大冠幅的植物,使得人们既能得到娱乐能避免阳光的照射。儿童游乐区不大,周围用树木做隔离,保护儿童的安全。集散区设置树池、灌木丛和水池来增添趣味。水系的处理以丰富的水型组成具有自然特征的宜人景观。驳岸设计以植物驳岸和卵石驳岸为主,种植水生植物,形成部分亲水空间,整个湖边绿荫覆盖。 9.2科普及文化娱乐区在场地的北部,毗邻观赏浏览区,建设科技展览馆,游客可以参观展览馆,了解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法,学习新知识。附近有小游园,建设小水池种满桃树,美不胜收。其余地区采用草坪铺装,游人可踩踏,与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感受植物带来的新生命的感觉,更能体现展现我们的设计所带来的意义。采用灌木打造围墙,整体设计为流线型,与展览馆协调统一的同时增添游园趣味。 9.3恢复性林地建设区在景区中主要是以抗性较强的种植为主,例如杨树、柳树、紫丁香、榆树等等,不同的季节,打造不同的景象。在此基础上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形成舒适的娱乐活动场所。树木的种植方式随场地和功能而定。在空间体现点线面结合。上层乔木落叶阔叶树、常绿树为主,形成上层空间,确保四季有绿。中层乔灌木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下层为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以及缀花草地。同时采用不同用途的植物,如有益身心的植物,香樟驱蚊防虫,雪松防尘减噪,红瑞木杀菌,丁香醒脑。 10.专项设计10.1出入口与道路系统入口处人流较为集中,所以设置了较开阔的场地供人流集散。人群进入公园入口是最先看到的,所以设计了体现公园主题的设计。入口处的花坛设计成绿叶的形式,在里面种植了大片的向日葵从而展现阳光的感觉,在入口处设计了场地里唯一的动态水景。铺装用了较为美观和主题意义的形式。 10.2园林建筑公园公厕建在林间,既不影响美观,又可以让进入厕所的人产生幽静的感觉。科技展览馆为圆形的建筑,屋顶也种植植物,隐藏在山林之中,游客服务中心采用现代式的建筑手法。整体展现出现代科技。在湖边建设了观景平台,可爬高进行观景,在很多地方设计安放了景观构筑物,一来可以划分空间,二来增添环境的层次丰富感。 10.3种植设计贴合主题,植物的设计主要体现生态,湖岸旁边采用垂柳,外侧使用小乔木,不仅遮荫而且避免遮住视线。水中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采用夜来香,薰衣草,七里香作为隔离墙,防止蚊虫。在污染较重的地区采用抗性较强的树种,同时利用乡土树种。 10.4照明设计采用不同高度的结合,低矮如嵌在草坪里的草坪灯,打造舒适宜人的感觉,主道路两侧选用中等高度的照明灯,人流较多的地方,需用体型较大的灯具,在游人休憩的区域选用灯光交微弱的灯具,营造舒适的环境。中高低的结合,打造出不一样的感觉,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10.5环卫设计合理布局垃圾箱,方便运输和使用。主要道路处50米设置一个,次要道路80米设置一个。选用材料为木质的垃圾桶,与环境融为一体,使得垃圾桶也是我们的一处风景,更能贴合我们设计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