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郭谨帆 于 2020-7-29 23:30 编辑
本课题名为空间·墟变——城市棕地改造中的灞桥热电厂景观设计。原灞桥热电厂地理位置处于西安市城区东面浐灞两河之间,该景观设计将该废弃的热电厂作为设计场地,并充分参考了热电厂特有功能以及区域关系的定位需求。该景观设计的主要设计方向为打造文化氛围的商业街,将特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打造高质量可持续的自然景观,提升城市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本设计以大唐灞桥热电厂的发展历程与生成语境为切入点。将旧工业空间变换成一个新的文化空间、消费空间和景观空间,让这些有发展潜力的空间和建筑形成一种新型的城市景观。最终对其相应的大唐灞桥热电厂区改造设计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速度提高,我国城市化也快速发展起来,根据近年来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大量的工业用地都将面临重新改造或直接拆除的局面。2017 年住建部在城市双修中提出了“修复利用废弃地”的理论。目前,我国的棕地开发相对于国外来讲没有大量文化传承,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所以,棕地改造项目适合在城市修补的大框架下进行,需要结合经济、社会、文化等各层面来考虑,根据项目的不同条件进行设计。挖掘废旧工业园区景观地域文化,保护旧工业区景观特点与完整度,修复与发展旧工业区的景观特色,将其形成完整和多功能未来化的工业文化性景观。将灰色过去的工业记忆空间重生成为新型的文化性空间、消费性空间和可持续发展性景观空间,让这些空间和老旧建筑融入到新型的城市景观里。本案从经济、空间、文化和生态四个层面把握工业遗产的转型特征,在设计上主要解决生态性、商业性、文化传承问题。希望将旧有的工业区转变为现代文化商业区,拖动经济增长。 基于本案例中的项目工业状态的调查研究,本文提出了具有文化特色商业街的设计构思,项目设计从三方面进行规划,分别包括生态环境修复、文化景观塑造以及城市修补等。该地周围有学校、居民区、医院等,缺少生态环境,导致灰尘覆盖,空气污染严重,无法使得周围人居环境、社会效应得到一个相应的质量。保留机械设备和工业建筑,将自然和文化结合,融入新的社会功能,延续场地文脉,而且给场地带来一定的活力。 在设计上,文化传承和因地制宜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工业园区历史文化的尊重,再者进行了城市功能区域的协调,最后对自然环境修复与改善。对体积庞大的工业建筑进行材质方面改造,并在空间上进行优化,添加趣味性。 场地空间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将树形和西安西周时期青铜器花草纹样相结合并融入场地独有的历史记忆中。植物设计方面使用绿萝艾草等净化植物,修复空气污染、灰尘覆盖,确保对周边城市绿地的质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然后改造时注重对环境层面、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的综合提升。最后合理解决历史文化延续与保护问题。通过本次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周边建设发展的的整体环境和商业品质,并对区域提供人群吸引力,提高经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