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娜wn 于 2021-7-30 18:22 编辑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信息精准化推送越来越普遍,针对用户的习惯与喜好,新媒体会为用户推送个人日报,从而人在无形中会被困于一个封闭的茧房中,形成“信息茧房”。这无形中会极大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与行为活动,导致了一系列的消极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校园景观设计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设置一系列的节点,并且使各个功能区域相互融合渗透,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与吸收各类信息,从而缓解信息焦虑,助力打破“信息茧房”,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从而为国家培养一批思想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作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根据信息茧房带来的五个不利影响,将场地划分为五个功能分区:互动区,活动区,分享区,游戏区,交流区。
1.互动区:人们可根据自己明确的爱好或者需求,与他人交流互动。这能有效的解救那些困于信息漫天飞舞环境的人们,缓解信息焦虑,提高专注力,享受当下。
社团广场:场地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吸引学生来此参与活动,促进教学成果的输入到输出的转变。
跳蚤市场:师生可以在此出售闲置物品,或者互换物品。各种物品让人有目的性的选择与考虑,使得筛选过滤信息的能力不断地增强。
失物招领:这里提供物品保管服务,捡到物品的人来着登记归类,而丢失物品的人则可以来这里询问,领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失物招领处是一个遗失物品中转站,帮助物品找到回家的路。漂流起点:人们可以在河流上流将想表达的文字写在纸上,装进漂流瓶,让其随水向西北方流去,期待找到畅聊的朋友或需要的答案,以这种浪漫的方式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2.活动区:在功能区中,引入可靠信息随机呈现给学生,营造各种形式的活动空间,加强各种信息传播。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异质观念,形成学生对信息筛选与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信息盲盒:三个盒子分别传播专业,娱乐与新闻相关的信息,其传播途径为屏幕,播音与虚拟现实技术。各类信息以盲盒方式出现勾起好奇心,吸引人进入其中并接触随机的可靠信息,大大增加人与异质信息的偶遇机会。
传音室:传音室是举办辩论赛的空间,辩论者能表达观点也能收到异质观点,旁听者能听到许多不同的观点,引导人辩证思考,发散思维,减弱回音室效应。
漂流驿站:人们在这里休息观景或者捞起从上流漂过来的漂流瓶,在纸上进行交流,促进信息传递与人与人的交流互动。
3.分享区: 场地在较为开敞的区域,主要用于各类知识分享,平衡个人对外界的知识输入与输出,增加共同经验,从而增强社会粘性。
户外课堂:老师在户外进行授课,或者邀请社会人士或者校外学者传授知识,增加校园开放程度,更好应对当代教育模式改革。
读书分享会:营造一个半开放的休闲场地,人们在此举行读书分享会或者不同专业的同学聚在一起分享专业知识。
专业作品展: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才艺表演或者举办专业作品展,激发学生学习成果的分享与灵感的迸发。
4.交流区:设置在教学楼附近,其中布置动态的景观与优美且可交往互动的环境,吸引人们进入且进行活动,将人们与校园景观联系紧密并产生认同感。
校园圆桌派:场地靠近漂流瓶的终点位置,人们可以将自己扔出的漂流瓶打捞回来,观看纸上他人所反馈的信息,也能相约在此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
沉思树池:利用铺砖,水池,小涌泉,植物与坐凳搭配组成树池,营造较为私密的氛围,令人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安静思考;也可在此消化信息知识,从而进行深层次的内化。
下沉庭院:在两栋教学楼之间,用植物遮挡与场地下沉的手法形成内向型空间,方便人们课后交流。
5.游戏区:游戏设施既有趣味性与艺术性,又具有合作性与互动性,不仅仅是人对设施的单向互动,也是参与者之间形成双向互动,对乐在其中的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趣味景墙:景墙遍布小圆球,圆球一半红色,一半黑色,可转动。转动球体可以变换颜色,墙体相当于一面环保的涂鸦墙,学生们可以合作制作图画或者文字,提升人们的合作精神。
花样喷泉:几个人对着相应的麦克风叫喊,使喷头喷出水,形成喷泉景观。呼喊声与喷泉高度成正比,队友需交流合作,才能玩出高颜值且花样百出的喷泉,促进人们交流互动并释放内心压力。
音乐钢琴: 钢琴根据琴谱将需要按的钢琴键变成彩色,几个人配合连续的用脚踩指定的“键盘”能弹奏优美的音乐,从而提升艺术修养并拉近人们的心理距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