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尚源景观 于 2021-8-17 15:31 编辑
"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明 陈继儒·《幽窗小记》
隐溪晓院地处重庆渝北中央公园片区,位置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配套资源完善,坐拥中央公园和花石沟公园两大都市自然氧吧,在如此良好的自然环境下,如何重塑中央公园板块的精致生活格调,成为我们此次设计关注的重点。项目大区地块相较于周边地势较低,四周形成天然屏障,将它包围隐匿于此,有“大隐于市”的场地气质。结合中央公园的地理特性,最终以“隐”文化作为设计理念,打造“森活景观”的多功能社区,给未来住户带来“闹市寻幽处,栖隐林泉中”的隐士高雅居住体验。
“隐”是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体现。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到,更高层次的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觅得一处心灵净土,独善其身,享受宁静。设计受乡土主义建筑大师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的启发,利用“自然元素”与“空间编排”的方式,将设计手法极简化,自然中透露出典雅,却又不失现代艺术气息,在有限的空间中运用轴线的自由转换与交织,将光影的运用发挥得恰到好处,讲究秩序感,整洁而有动态,不经意地体现极致的精心。
如果说建筑的意义在于传递,那么景观的价值则在于融合。 跟随隐溪晓院的行进轴线,随之展现的是隐逸都市的四幕生活场景——悬石、林溪、映水、归园。行走其中,无一不在诉说着自然的情感与空间变幻。
缓缓的走进这里,隐逸于石林水泽之中,去感受光影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不断变化,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相会于此,人与人的情感、人与自然的链接跨越时空,实现融合,细细体会,不禁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隐士的山居隐逸之景,感受他们逍遥通达的生命观。
入口界面是两壁灰色高墙,直插云端,在墙上凿开1:1方形孔洞,孔洞中空,似隐约可窥见墙后的风景,撩拨起你一探究竟的心理冲动,却又似乎在暗示着下一维空间的出现。
广场两侧留出休憩空间,半圆弧形的拱券,延展于地面与顶部之间,隔墙将每个空间分割开来,形成一系列独立的卡座空间,整齐排列。静静的坐在舒适的软垫上,柔和的阳光透过树枝洒在身上慢慢产生温度,眼前流水潺潺,此刻的心境如同陶渊明笔下桃花源一般,隔绝了世间所有的繁华喧嚣,惬意又随性。
步入玄阁,便是一番光影交错的院落空间,墙体高低错落,柏树身躯微耸入云,循光而上,光照之处净是婆娑之姿。悄悄然的走过,隐约进入超尘绝世的梦境里,树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转折间,一扇拱门打破梦境,框出一方景,门外天光明朗,树影成排,日光与树影交织印画至白墙,造型随着日光动线叙事,娓娓道来。
两排昂首挺立的孔雀松整齐排列,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序列感和纵深感,潜意识中加强来者空间引导,形成光影水廊的效果,打破了传统廊架空间的郁闭,让人与空间环境自然融合。 从斑驳的光影水廊走过,听水流从两旁流淌,淳朴动人,漫天的水雾包裹着人心,似隐逸之士即将迈入世外仙境。
傍晚时分,日光逐渐柔和,内外光影的变化很是微妙,由明及暗,再由暗及明,灯光勾勒简洁的线条,树与光交织成画,人与景融为一体,或许这正是我们心灵的安静与寄托。
项目后场利用沉入式卡座搭配四周的孔雀松林,极简、纯粹的线条设计使内部空间有种消隐感。 伴月将影,热一壶清酒,让月光照进淡淡的酒里,内心也顿觉净澈,纯然而无杂念,细细品味,只感觉天地之宽,豁然开朗。
·以小见大 街角广场两侧四对石头分别命名为:岛山、渤海、蓬莱、方壶,是传说中的四大仙山,属清雅圣居之地。设计借四组奇石以小见大,暗示隐溪晓院乃闹市之中的静雅之地,传递出自然隐逸之美。
·方圆之道 方乃规矩、法则、天地之道也。整体设计多处采用1:1比例方形结构,代表最原始、稳定的心境,传达出一种简朴、纯粹的生活态度。
隐溪晓院既是一处风景,亦是一个归处,它需要我们怀抱虚静隐逸之心,修身养性,再细品生活之意,体会林泉之趣,拥抱山涧清风,营造隐逸清居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