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番茄酸奶小鱼干 于 2022-8-29 20:36 编辑
在过去十几年间,渤海镇依靠卓越的资源和怀柔京郊游的金名片,乡村旅游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以精品民宿、乡村特色酒店等为代表的旅游接待产品迅速在渤海镇落地,亲子、度假等目标客群的旅游项目层出不穷,镇村居民生活水平也因此得到改善。
u源起
2020年,随着《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实施意见》的印发,北京市休闲农业开启了走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意见中重点鼓励怀柔区突出自身山水特性,打造百泉汤河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借此契机,渤海镇政府希望进一步提升栗花溪谷品牌,实现怀沙河流域旅游资源的更新、整合和再升级。
设计团队与怀柔结缘已有7年时间,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沉的感情与独特的理解,我们以“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工作目标,希望通过设计干预的手段推动产业发展,并对生态保育作出一些贡献。
渤海镇位于北京市怀柔城区西北部,其四面环山,怀沙河蜿蜒其中,是京郊浅山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地和水源涵养区。同时,渤海镇紧邻长城文化带,距怀柔城区仅20公里,处于京郊“一小时旅游圈”范围内,资源与区位优越。
栗花溪谷,位于怀沙河生态绿廊腹地,沿怀沙河迤逦延申,起点为三渡河村,终点至八道河岭村。串联沿线三渡河、四渡河、五渡河、六渡河、八渡河共计五个自然村落。
山谷内栗树成林,栗子花开时节金色漫山,因此被称为“栗花溪谷”,并成为了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糖炒栗子、栗子鸡、栗子烧肉、栗子面窝头等,也成为了游客到此处的特色体验之一。
项目区位
现状综合分析 ▲场地现状综合分析 多年的自下而上的乡村旅游“野蛮生长”模式以及特有的山水资源环境,造成了此区域的一些特征:
(1)规模效应与各自为营
(2)旅游产品单一、体验感欠缺
(3)基础设施不完善
▲生态敏感性分析
u生态分析先行
为精品线路选线并选取设计节点时,最大化避开了生态高敏感区域 , 以避免因人类活动的干扰造成生态系统失衡。
与非敏感区相比,这些区域更加接近自然,是游客来到乡村旅游的重要游玩目的,因此景观节点更多落位于生态中、低敏感区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降低对原生环境的破坏,同时通过设计引导,减少人在场地内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
处于生态非敏感对外来干扰的敏感程度极低,几乎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设计调研多方需求,以多方共建的形式共同完成设计
设计理念 ▲总平面图
u挑战
基于对场地多次踏勘、深度剖析,我们希望在本案中,通过风景道设计“以巧拨千斤”,实现以下设计理念:
(1)要做的不仅仅是空间和景观的提升,更应该激发乡村活力与发展自驱力;
(2)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村(五个村落)五大要素的风貌和谐,选取低碳、低影响并与乡村风貌相协调的材料及乡土植物; (3)保障村民作为区域基本使用者的生产生活需求,尊重他们对区域发展的理解与意见,鼓励他们融入项目实现共建共治;
(4)低介入手法进行风景道提升,最小化生态扰动;
(5)最大程度利用现状基础条件及建设,降低工程总量与碳排放;
(6)多维度激活场地潜在价值,增加观览活动的体验感、丰富度与趣味性。
▲精品线路串联
设计亮点
u风景道意义和作用
风景步道的使用者被定位为:村民(尤其是从事栗子采摘工作的村民)及游客,因此,考虑到实际使用者的需求,步道宽度设置为3.5-4米宽,可供步行、自行车慢骑行以及农用机具及车辆通行,并在拐角处设置可供农用车辆掉头空间。道路铺设材质则选定为耐久、自然的碾压砾石。采用透水基底,保证道路生态性;既能支持不同使用需求。同时,方案设计团队通过对场地的一次次踏勘,综合考量步行中对山、水、林、田、村的视觉感受,与自然产生更多的互动性体验,推敲现状栈道(散布)、亲水空间、民宿院落、公共活动场地(集市、口袋公园)等功能点位的位置,生产性步道与防汛要求等,最终确定风景步道选线方案。
▲风景道实景图 项目落成后,游客在风景步道上可进行漫游、跑步、骑行、亲水等多种活动;同时,前往水边栈道、核心景观地、公共活动场地等地点更加便捷、舒适、安全。提升了游客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体验深度。
▲根据不同人群的使用功能、生产生活习惯,调整路宽及铺装材料 采摘园的风貌改造,规整外摆形式;
导视系统、车行道趣味喷涂、LOGO设计等
▲导视系统、车行道趣味喷涂、LOGO设计 ▲漫水桥修复 ▲驳岸分析
u板栗集市广场
在六渡河村有乡村集散广场,周边村民每周五在此自发市集,购买生活必需品及农具,结合板栗特色,形象的称之为板栗广场。每逢开市,广场人头攒动,乡村生活氛围浓郁。作为周边几个村落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板栗集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它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场地功能单一,这也造成了它除周五外其他时段使用率低。
因此,设计团队对原有场地进行了改造提升,具体手法如下:对现状空间进行重新梳理,将其划分为活动空间与停车区域,以满足多种活动对场地的不同使用需求;同时,增加3米宽绿化带,强化入口空间,并在集市广场增设标识系统,以增强场地的可被外部感知性;更换广场及周边照明,并串联林下景观绿地,以增强场地使用的全时性,提高使用者安全感。我们为日常使用提供了更加灵活多变的场地及空间,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
▲板栗集市实景图
u月亮湾
月亮湾位于八渡河村下游,是栗花溪谷风景道的尾部位置。此处怀沙河水流形成较大的回弯。随着水流量的变化,回弯外侧呈现天然的滩涂地。该区域生态基底好,近年来,也出现了越来越多野生鸟类栖息,动植物资源丰沛。 “月亮湾”蕴含很高的科普价值,且资源具有稀缺性与特殊性,是风景道上最后的一块“净土”;同时,这一区域对生态与自然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较高,设计团队希望借助低介入手法凸显其价值。
▲亲水栈道实景鸟瞰图
u湿地风貌保障
针对怀沙河水量季节性变化的特点,设置一人工垡,通过导水槽从主河道(怀沙河)引水,实现在枯水期保持基础湿地风貌,在丰水期辅助行洪、泄洪、雨水调蓄的作用。
▲月亮湾湿地汇水分析——以低介入的手法进行风景道提升,最小化生态扰动
▲月亮湾湿地节点设计拆解图
生态景观修复
设计依托场地植被较荒芜现状,进行部分引导性生态修复工作。在保留现状乔木的基础上,利用场地高差,进行水土复培和植物群落恢复,补植菖蒲等乡土品种亲水植物及乡土野生花草,同时结合湿地边缘现状梯田,形成丰富的湿地生态景观。
“隐形”观鸟屋
在适合观赏候鸟栖息又不对其产生影响的区域,设置低影响观鸟屋。以木材、茅草等自然材料为主,达到隐匿在自然中的效果,增加月亮湾区域的观赏游览体验性与趣味科普性。
▲月亮湾湿地建成后,吸引了多种鸟类栖居
u悠然地与过水桥
在三渡河村与四渡河村之间,设计团队沿景观步道选取适宜的多个点位做界面打开,局部放大处理。地面设置透水基层,上铺碾压砾石,成为可供游客或村民休憩或支设帐篷之所。设计团队特地取“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将这些节点命名为“悠然地”。在这一地段,还坐落着一座地标性构筑物——响水桥。它呈多拱造型,高大秀美,自70年代开始,输送灌溉用水至今。本案中,设计团队对桥下区域原有泥泞土路和杂草做了可进入处理,提供了更多观赏响水桥的视角和空间。在项目施工还未完成之时,就已经有很多上了年纪的村民在响水桥前的开敞空间唱戏、消夏,表达了对场地的认可和喜欢。响水桥仿佛一个慈祥老者,静静地守望着村落的前世今生。
▲悠然地节点实景图——结合响水桥,打造风景道上的文化节点
▲悠然地节点设计拆解图
▲乡土材料传承与利用,延续场地原乡美学 ▲活力与内动力培育——从景观提升到乡村振兴
u幸福感与认同感 随着项目的实施,景观道沿线更多的公共空间被营造出来,原有的公共空间也获得了品质的提升。景观场地可以作为营地、亲子活动、科普教育、文化集市等各类延展性运营场景使用,设计团队在悠然地偶遇邻近村庄的几位时髦老奶奶,她们满脸正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悠然地里唱戏。看到设计团队,亲切的表示感谢以及对这块场地的喜爱。
我们希望每一个使用者在此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场景,我们也希望创造的场景能使人与自然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