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国院生态景观院 于 2022-9-27 19:53 编辑
项目概况 项目景观部分总占地面积约90.6公顷。依据上位规划,打造与仁寿县景观结构一脉相承的景观格局,以两馆三中心为城市绿地结构核心交汇点,建立“一心、两环、四园、六带、多点”的景观结构,打造仁寿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名片。
从规划层面贯彻山水城市理念,打破初始控规大方格的路网形式,根据场地现状山水格局进行优化调整。采用公园式而非街块式的场所形态,分散化而非整体化的建筑形态,强化开放性、共享型、市民化的运营模式和建筑体,强调生态可持续性。
仁寿城市背山面野,多溪穿城,景观格局城绿相依,生态基底良好。场地内主要为浅丘陵地貌,高低起伏,独具特色。场地南侧与城市湿地公园相连,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条件,利于打造整体生态安全格局。
设计思路 1. GIS技术场地分析,形成雨洪安全格局。 结合生态格局与径流分析,构建场地生态基底。组织地表径流,实现雨水资源利用,建构生物栖息地,最终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2.掇山理水,尊重现状,特色保留,蓝绿交织。 最大限度保留场地原有的地貌特色,避免过度开发。与城市水体串联,保证水的流通,满足防洪防汛要求,形成蓝绿交织的景观体系。
3.活力打造,绿色慢行,多类空间,丰富体验。 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及景观山水布局,布置多种类型场地空间。与城市的有机融合,形成连续性的步行体验。
4.基于本土,浸润文化,仁文特色,乐山乐水。
设计亮点 1.生态湖面,内外串联,山水相依,城景交融,。 利用场地地形、解决建筑与水面、道路及绿地的关系。强调滨水体验,建筑与景观互为借景,城市掩映于绿林中。
2.水源净化,保障水质,生物栖息,完善生态体系。 三处湿地作为水质净化的源头,保障区域水安全格局,提升雨水资源化利用。同时营造多样的生物栖息地,完善生态体系,强化亲近自然、生态野趣的户外感受。 3.山水相迎,四季芳华,开窗见绿,自然生态。 结合地形、围合空间;疏密有秩、步移景异;乔草为主、舒朗通透;异龄搭配、丰富林冠;乔木点缀、二乔组团;灌木成片、阳光草坪。保留移栽现状大树,骨干树选本地树种。 4.亲水活力,安全舒适,尺度宜人,寓教于乐。 合理利用场地高差,营造水主题乐园,为市民及儿童提供寓教于乐的互动装置,增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 5.生态“课堂”,体验自然,科普教育,分享互动。 设置户外讲堂,为青少年提供分享自然观察经验和趣事的场所。同时利用本土文化小品,模拟和展示仁寿历史与风土人情。打造一处开放、主动、多元的自然科普基地。 6.AI、AR技术,增强景观趣味,注入场地活力。 通过智慧设施为公共空间提质,增强游人参与感,赋予公园多样化功能,提高市民活动的丰富性及便捷性,为公园汇聚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