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方案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进行人工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包括通过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和合理规划交通流线,实现了湿地观鸟、生态保育和湿地净化的目标的方法。设计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景观的多样性,通过水体、地形和绿化的结合打造了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景观空间。湿地系统采用三级净水处理,包括植草沟、植物泡和湿地水泡,实现水体的净化和循环利用。该设计方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供了休闲、观赏和教育功能区域,为人们带来美好的体验。 本项目的场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多样复杂,毗邻方山地质公园、东南大学、秦淮河、商住区、农田、高速公路以及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场地设计面积月14.08公顷,场地南侧为现状农田,东侧为二期半自然公园区域,西侧为城市建设区域。 疫情解封后,人们对于中距离周末出游的公园要求增加,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亲和与对文化休憩的多重需求。近年来,国内人工湿地发展如火如荼,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指定82处国际重要湿地,建立60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903处国家湿地公园。 对标国际湿地公园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有国家开始了对湿地公园的研究,湿地公园研究起步较早的国家对于湿地公园的理论研究时间长、项目类型多样,且经历了较长的维护管理过程,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科学的理论,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方案着力于解决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不科学导致的生态效益低下的问题,通过合理清晰的功能区域划分形成明确的核心保护区,并利用眺望设施帮助远处采景。 本项目充分利用场地内的河流和湿地系统,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净化。通过采用三级净水处理系统,包括植草沟、植物泡和湿地水泡等手段,对场地内利用地形汇集的雨水进行分级处理,整合各级的沉淀、过滤,综合蓄积、渗透、滞留,净化等多重功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为生态系统提供清洁的水源。通过设计多样的观赏、休闲和教育功能区域,鼓励人们与自然互动、感受自然。设置湿地观鸟区、生态教育中心和游步道等设施,使人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和学习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特征,在自然环境的熏陶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注重低碳可持续的设计原则。一方面,通过合理规划交通流线,鼓励步行和骑行,同时采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碳足迹;另一方面则通过提高森林覆盖面积,种植水生与滨水交错带的适生乡土植物,增加碳汇,减少施工养护消耗。 本项目的设计理念旨在实现生态恢复与保护、水资源管理与净化、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以及可持续性发展。通过这些设计原则的贯彻和实施,将创建一个具有高生态价值和良好社会效益的湿地公园。注重为城市人群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体验。通过设置北侧公园的休闲区、文化活动区和社交空间等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兴趣。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景观观赏点和户外活动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放松、娱乐和社交的场所。强调秦淮河文化的展示和传承。在北侧的文化活动区设置文化展示馆、历史文化景墙以及历史记忆雕塑等元素,让游客和居民深入了解秦淮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通过南侧园区的生态教育中心和互动展示区域,为学校和居民提供额外的自然教育和学习的机会,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鼓励附近社区与高新科技产业园区的居民的参与和共享。通过南侧公园湿地部分提供的特色观鸟设施,扩充了公园服务对象的同时开发了生态旅游的新形态,为市民和周边高校学生甚至是游客提供了全新的、具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通过以上设计理念的实施,本项目将为城市人群提供丰富的服务和体验,打造一个融合自然与人文的综合性湿地公园。同时,强调社区参与、健康福祉和文化教育,使公园成为城市人群的宜居场所,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