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位于台中市大坑风景区的登山必经入口处。
大坑风景区位于台中市北屯区,由于属于水源涵养林,加上地势陡峭,少人为开发,因此原始风貌迷人,近年广受台湾登山者的喜爱。它早年一直作为孕育大坑人民的母亲山,为大坑人提供着数之不尽的自然资源财富,源源不断的供养着大坑和台中的子子代代。直到70年代末期,这样的规则才被新的开发政策取代。如今随时可见大坑热闹的旅游景象。但同时夹杂其中的,更有着处境尴尬的大坑传统农业。紧邻大坑各个登山口,总是有着菜贩摆着“大坑自家种”的牌子,卖着大又香甜的果蔬。偶有组织性的农夫集市在登山口进行,但设施都十分简陋,不成系统。大坑的传统农业仍在进行,但它的光辉已被新的旅游模式取代,大坑“母亲山”的记忆似乎也在从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去。
本设计试图通过设计师微小的介入,为大坑重拾“母亲山”的印象。借助大坑本身的传统农业,和新兴的旅游观光,尝试重新激活正在逐渐逝去的大坑农业。将该处基地定义为“大坑传统农业展示门户”,以展示大坑传统农业模样为基本目的,结合当前台中政府的旅游观光政策设置旅客服务中心。同时,为了响应“海绵城市”的政策,更为了让此处的“大坑门户形象”更具有生态意义,设计同时深入研究“水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循环”,试图在召唤人们“大坑母亲山”的记忆的同时,重现母亲山自然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