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松绑——长春市伊通河(B段)滨水景观设计

2017-07-09 发布
首页 / 毕业设计 3746 0 0

wzy

积分:50

私信

松绑——长春市伊通河(B段)滨水景观设计
城市滨水区建设现已成为区域振兴的重要的阵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本项目的长春伊通河来说正是处于东北振兴、春城振兴的关键契机,通过伊通河的滨水区景观设计,首先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多样性,使河流趋与自然,让自然做功,更加科学的保障城市防洪安全,更具持久性的的配合城市的雨洪管理、及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系统,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净化水质的功效,增加河流两岸物种的栖息地面积,提升河流两岸生态系统的活力,让城市母亲河这条城市“生命线”生机勃勃经久不息。
其次,以伊通河为切入点,通过滨水景观的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人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感受北国的自然特有的魅力;充实人们的日常娱乐活动模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城市温度,提高社会生活的活力;在设计中传达城市特有的气质,将长春的形象和记忆与伊通河紧密的相连。因此,松绑”伊通河,也就是“松绑”我们自己。给河流更多地自由,也就是给生态增加更多的活力,也就是为长春市民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松绑”伊通河,也就是为长春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契机,即为每个人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契机,去思考真正的城市、真正的生活、真正的自然。
与自然对抗的姿态如硬质混凝土河堤,这样只会使河流越“绑”越紧,修复自然河道的蓝绿过渡带,留给河水适当的洪泛区,提高城市河道的安全性,结合我国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实施满足海绵城市要求的的生态工程技术。因此,自然观念指导下的融合城市文脉的滨水景观设计,就可以实现在满足城市防洪标准前提的同时,在大部分非汛期之时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提供赏心悦目、城市独特文化的表达承载之处,发挥出城市滨水景观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多重效益。
本次设计的主题为——松绑
“生态”松绑。城市河流渠化、硬化给城市带来诸多不利问题,导致河道和岸线生态系统的之间阻隔,使得城市河流的连续性破坏,大量湿地栖息地丧失,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水体珍稀物种绝迹,更是水系的旱涝自调节能力及污染自净能力丧失的根源。本次设计以此为切入点,提出尊重自然为原则,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目标,恢复场地生态结构为方法的解决河流渠化硬化的思路。将原本人工过度捆绑的河床、驳岸松绑,使其趋于自然状态,恢复河流自动力,由自然做功,更加科学的保障城市防洪安全,更具持久性的的配合城市的雨洪管理、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系统,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净化水质的功效,提高河流两岸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两岸生态系统的自调力从而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活力。古语云“欲速则不达”,适度的“松绑”使环境的容纳更具多样性,当发生不同情况变化时,有了更多容纳变化的可能性。
为人文“松绑”。如今长春的滨水景观设计力度并没有紧紧跟上长春城市发展的脚步,导致人与长春市唯一的一条河流越来越难以亲密接触。同时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却伴随城市的生活气息削弱,人们在城市中的活动逐渐变得重复乏味,造成了长春的城市记忆和城市认同感的缺失。以上的问题在城市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蔓延,造成了经济发展模式的僵化、文化活动方式的僵化以及社会关系的僵化。现通过设计,以伊通河为切入点,通过滨水景观的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人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感受北国的自然特有的魅力;富厚人们的娱乐活动模式,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紧密,提升社会生活的活力;在设计中传达城市特有的气质,将长春的形象和记忆与伊通河紧密的相连。我们应该有这种意识,大量人群的流入也为地块提供了商机,促进了区域综合实力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这种方式无疑是为城市人文精神松绑的很好的选择。
因此,“松绑”伊通河,也就是“松绑”我们自己。给河流更多的自由,也就是给生态增加更多的活力,也就是为长春市民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松绑”伊通河,也就是为长春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契机。即为每个人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契机,去思考真正的城市、真正的生活、真正的自然。对我们居住环境质量优化,使城市公共空间里拥有接近自然的美景,当我们临水休憩时你可能会渐渐地发现远处天空飞过彩色的羽毛,眼前的母亲河里流淌着天上的银河,我们就如同脚踏星辰般,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会忘记纷扰,会问问我们自己是谁,会忍不住想要去试一试窥探生命的真谛。
人居环境质量是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大计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风景林学科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在应对由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的高强度的环境开发、历史认知的局限等导致的日趋明显的生态环境等问题方面担任起重要的角色。景观设计本源在于人同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从这种思考出发而产生的设计观,包含着既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又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思路。与此同时,景观设计师同样致力于通过景观设计语言来表达对历史的记忆对文化的传承 ,继而发挥景观的社会公共空间的作用,构建人与自然沟通场所,提供更多的可能甚至激发人群的思考,找到身心的舒缓、释放,探索生命的意义。
从前,我们治理雨洪的方式可以说是“直截了当、以硬碰硬”,如今我们的人民正阔步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处理发展带来的城市病症之时,宁肯多费些精力是为了根治病症,比如我们对“海绵城市”解决城市雨洪的探索。如今,城市河道的安全防洪也不应该是完全采取与自然对抗的姿态如硬质混凝土河堤,这样只会使河流越“绑”越紧,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实现速排,我们尊重自然的规律,让自然做功,在横向、纵向上恢复河流的多样性,减少人工分割,使得更多的自然元素做功,恢复自然水循环,我们甚至可以减少一些商业开发留出多一些的河道两侧的空间,修复自然河道的蓝绿过渡带,可以留给河水适当的洪泛区,提高城市河道的安全性,在这样自然观念的指导与景观设计融合,我们就可以在大部分非汛期之时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提供赏心悦目、城市独特文化的表达承载之处,提升城市滨河景观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多重效益。对于本项目涉及的长春市域范围的伊通河更是如此,伊通河的滨水景观设计亦可称为长春市城市双修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本次毕业设计共历时六个月,经历了以下九个阶段:资料收集、基地考察分解、案例收集、策略推敲、主题核定、方案演化、模型推导、方案图技术图绘制、说明文本排版。在了解基地史实资料、掌握其在城市演替中的作用,充分分析现状人地关系,发现现存的人地矛盾,在阅读查找国内外成功案例与国内外先进的文献资料后,确定解决策略形成方案主题,最后,紧紧围绕主旨策略进行方案深化、技术图绘制、并进行最后的文本演示文件和汇报内容的编排。
依水而建是人类文明的城市文明发展脉络,人们临水而居,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城市河流最初的形式都是城市边上自然的过境河。近代城市滨河区的活力丧失,其原因主要是城市滨河环境恶劣。回到本次设计的项目基地,伊通河作为长春市的母亲河,本应该是城市凝结天地人的灵杰之处,但却没有呈现出人们预期的效果。河流环境的污染,城市的高标准防洪安全迫使伊通河与城市隔绝,也就导致了城市中的人与自然的隔离。所以,本次设计在提出“松绑”的解决策略,从“解绑”生态、“解绑”人文、“解绑”自己三个层次,应对存生态环境问题做出适用、艺术美观、参与互动的景观设计,使城市滨水区成为长春标志性的风景带,形成城市新的生命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构建美好的人居环境,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尽些许义务。
从本次毕业设计的思考设计的过程中,资料学习查找、分析问题商榷策略的过程,都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在遇到瓶颈时的坚持、以及对方案反复的推翻重演的过程中,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打磨作品的艰辛,这也正是令我感激之处,这让我认识到一些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

使用道具 举报

wzy

积分:50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